無血清細胞培養基是怎么出現的?
更新時間:2021-05-10 點擊次數:773次
無血清細胞培養基是怎么出現的?
無血清細胞培養基,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基中沒有添加血清,在使用時也不需要添加血清或血清替代物就可直接用于細胞培養的培養基。
有人說,DMEM、MEM、DMEM/F12、1640、,難道不是無血清培養基嗎?它們里面也沒有添加血清啊?
這就有點抬杠了。盡管它們沒有添加血清,但它們不加血清細胞也不長啊!
那無血清培養基是怎么出現的?
最初的原因還真不是廠家想發財所以鼓搗出了這種產品。也不是血清價格很高,所以客戶逼著廠家開發出了這種產品。這種產品的出現,有兩個原因:
一是在病毒疫苗與抗體藥物領域,為了滿足監管要求,生產企業需要“自證清白”。
疫苗與抗體藥物,需要滿足安全性與有效性的需要。辦事諸如瘋牛病、異源蛋白等問題,生產企業繼續采用血清難以符合監管機構的要求了。在這種情況下,選用監管機構放心的細胞培養基就是一個自然選項了。那什么樣的培養基監管機構可以放心?不加動物血清、各種組分明確、沒有任何動物來源,就是這樣的培養基。
二是隨著大規模生產的需要,血清培養基已經沒辦法使用了。
抗體藥物產生以后,進一步的做法就是擴大產量。這時一些大規模的培養設備,比如生物反應器就應運而生了。對這些設備,懸浮細胞沒有問題。但貼壁細胞培養就成了大問題,更大的問題是主流的工程細胞株諸如CHO、293、VERO、MDCK等細胞,原本均為貼壁細胞。貼壁細胞只有貼壁才能生長,貼到反應器壁上了那怎么個動態培養法?這時有的人就想到了好辦法,在反應器里的培養液中投放一些載體(微載體),讓細胞貼在這些載體上生長。這就是微載體培養工藝。
后來又有人想,如果能讓貼壁細胞在生物反應器里懸浮生長,豈不更好?剛好,有人又發現了這些細胞環境適應性很強,通過馴化可以實現懸浮培養。貼壁細胞的大規模懸浮培養問題似乎就要解決了。但人們突然又發現了一個問題,本來馴化好的懸浮細胞,一接觸血清,又恢復了其貼壁的功能。原來血清中有很多促貼壁因子。因此,為了實現懸浮培養,必須提供不含貼壁因子的培養基。這對加血清的培養基就很困難了,因為很難去除血清中的促貼壁因子等蛋白組分。還不如另起爐灶,研究不同配方的組合是否可以培養細胞。因此,無血清培養基就出現了。
目前的無血清培養基還主要集中在疫苗與抗體藥物領域,比如CHO無血清培養基、293無血清培養基、雜交瘤無血清培養基、昆蟲無血清培養基、MDCK無血清培養基、VERO無血清培養基等。隨著細胞治療領域的進展,也陸續出現了免疫細胞無血清培養基、間充質干細胞無血清培養基、造血干細胞無血清培養基等。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必定會有更多種類的無血清培養基進入市場。